|
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準備就緒。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評論員 楊流昌)明月高掛,京華的秋風裡已浮動著期待的溫度。再過數小時,當歷史的時針指向9月3日上午9時這個刻滿榮光的時刻,天安門廣場將以最莊重的儀式,為一場跨越世紀的抗爭作注,為一支永遠向前的民族精神壯行。此刻,時間的褶皺裡翻湧著歷史的迴響,我們站在新時代的座標上,翹首以盼這場銘記苦難與輝煌的盛會,亦在凝視中讀懂一個民族對和平的深情守望。
十四載烽火淬煉山河,三千五百萬英魂鑄劍為犁。當盧溝橋的槍聲撕裂1937年的晨霧,當南京城的血色浸透12月的寒月,當白山黑水間的抗聯戰士在雪地裡寫下絕筆,當太行山上的遊擊健兒用紅纓槍挑亮黎明——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都曾是先烈用生命守護的疆土;這段歲月的每一段記憶,都被刻進民族的基因圖譜。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欺凌的“東亞病夫”,但當我們撫摸抗戰紀念館裡斑駁的鋼盔,凝視老戰士佈滿彈痕的臉龐,依然能聽見歷史深處傳來的呐喊: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銘記苦難方能更懂和平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