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建銘。(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記者 鄭羿菲)大罷免綠營接連失利後,賴清德改組府院黨人事,回應台灣社會反綠情緒,但從上周演到現在的逼退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風暴,宛如“馬王政爭2.0”,外界多解讀賴清德領導威信受柯建銘嚴峻挑戰。無論如何,柯建銘顯然已成攻擊綠營的破口,面對2026地方選舉逐漸加溫,綠自亂陣腳,柯恐成最後一根稻草。
726、823大罷免綠營接連失利後,賴清德僅以府院黨小幅度人事異動,企圖清理戰場。從《美麗島電子報》8月28日的民調,及台灣民意基金會8月12日公布的民調來看,“賴卓體制”滿意度低,內閣改組雖號稱16人有異動,民間並沒有太有感。
賴清德仍未放棄逼退柯建銘,但柯擔任32年立委、縱橫政壇,幫過多少綠委?知道多少黑料?薑還是老的辣,柯連日來拒絕自己背黑鍋,9月1日再度強調自己的“任期到明年2月”,賴清德的領導威信嚴重動搖。
賴清德想把柯建銘當成大罷免失利的政治責任擋火牆,柯建銘的堅持不退、“無聲勝有聲”,儼然已成撕裂民進黨的破口,民進黨內意見也分為兩派,“總統府資政”姚嘉文8月30日指出,“柯很辛苦、貢獻很大!若有問題,是整個黨都有問題,不要把責任都推給柯”,但前立委林濁水對此並不買單,諷刺道“乾脆說台灣民眾的責任好了”。
民進黨並未展現大罷免失利後應有的檢討態度,而賴清德與柯建銘的過招,未來會不會越演越烈,值得後續觀察,但無論賴、柯誰勝誰敗,2026地方選舉逐漸加溫的現下,綠營已自亂陣腳,若綠營情況不變,2026地方大選民進黨將再度慘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