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民進黨動態 】 【打 印】 
陳淞山:綠找柯建銘當替罪羊 難挽信任危機
http://www.crntt.tw   2025-09-02 10:05:27
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大罷免綠營接連失利後,綠營內部立刻陷入激烈的政治風暴,黨內矛頭指向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對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1日指出,這場風暴並非單純派系內鬥,而是“卸責找替罪羊”的政治操作,其真正目的是為了替賴清德止血。然而,他警告,若僅將責任推給柯建銘,不但無助於化解危機,反而會加速民進黨信任崩盤。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賴清德信任度僅36%,執政滿意度跌到31%,雙雙創下上任以來新低。不信任度與不滿意度則分別高達55.1%與60.5%。至於31名國民黨立委全部未被罷免,49.3%民眾認為這是在“教訓賴清德與民進黨政府”,僅有17.4%認為是對藍委的支持。在責任歸屬方面,52%受訪者認為柯建銘應負責,但同時有45.8%點名賴清德,曹興誠、沈伯洋與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分別被逾兩成民眾認為應負起責任。

  陳淞山1日在《美麗島電子報》上發表評論強調,大罷免失敗的癥結,並非柯建銘一人所能承擔。他指出,第二階段連署成功後,罷免本來氣勢如虹,卻在7月26日投票日全盤皆輸,關鍵在於賴清德6月24日“團結國家十講”中的“雜質說”,引爆政治骨牌效應,不僅讓藍白基層迅速團結反撲,也使中間選民反感,更讓部分淺綠支持者索性不投票,最終釀成慘敗。

  陳淞山說,大罷免的政治訴求從“毀憲亂政”到“中共代言人”過於牽強,缺乏說服力,加上賴清德3月提出的“17項‘國安’策略”推升“抗中保台”路線,讓罷免成為全面對決,結果只激化社會對立。

  陳淞山指出,罷免團核心人物曹興誠與沈伯洋動輒喊出“團滅國民黨”或“民眾黨無用論”,這些激進言論只在同溫層內自嗨,不僅無法爭取中間選票,反而引發藍白支持者危機感,促成集體反罷免行動。他認為,正是這些錯誤論述,加速了大罷免的徹底潰敗。

  陳淞山最後強調,柯建銘辭去總召,無法挽救民進黨的信任危機,若民進黨中央僅靠逼退柯建銘來轉移焦點,社會只會視為卸責操作,結果將更為嚴重。他建議,賴清德應公開向社會道歉,並辭去黨主席職務,同時要求柯建銘與沈伯洋下台,並承諾不再啟用曹興誠,以展現破斧沉舟的決心,才能挽回民心,讓台灣走向真正的團結。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