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實習記者 邱姿爽)當馬頭琴的弓弦輕顫,《鴻雁》的旋律如同月光般漫過席間,攜來草原的遼闊與悠遠;當男聲三重唱的和聲響起,《唱起草原的歌》便似雄鷹飛過,帶領滿座的思緒飄往“向往的生活”。8月16日,“壯美邊疆 青春同行”2025台灣青年京蒙行參訪團踏著西遼河文明的印記,抵達內蒙古通遼市,一場滿載著民族風情與兩岸深情的歡迎晚宴,在微涼的夜風中溫情啟幕。
一曲草原歌,牽起千裡緣
晚宴之初,文藝表演便以動人的方式鋪展通遼的畫卷。馬頭琴獨奏《鴻雁》里,琴音時而低回如訴,向人們吟唱著中華文明悠久的起源;時而高亢悠遠,又如草原上掠過的風,捎來西遼河的古意與今朝的生機。緊隨其後的男聲三重唱《唱起草原的歌》,則用明快的節奏與滾燙的情感,將草原的豪邁與熱情傾瀉而出,讓來自寶島的朋友們未及深入草原,便已醉在歌聲里的風情萬種。
一桌草原味,藏著天地情
歌聲未落,席間的通遼風味已悄然勾起眾人的興致。盤中碼放整齊的牛肉幹,是草原牧民的智慧結晶——經風晾曬、慢火熏制,每一絲肌理都浸透著陽光與牧草的芬芳,台胞們紛紛贊道:“可算是體驗到牧民的生活了!”剛出鍋的科爾沁餡餅冒著熱氣,薄薄的面皮裹著鮮嫩的牛肉餡或蘿蔔餡,既有穀物的清甜,又有肉食的豐腴,這道入選非遺的傳統蒙古族美食,用家常的滋味訴說著科爾沁草原的煙火人間。飯後呈上的科爾沁甄品雪糕,是通遼市的本地特產,綿密的口感伴隨著濃鬱的奶香,將草原的純淨與豐饒都凝進這一口冰爽中,讓台胞朋友們在酣暢的味覺體驗中,又多了一份對這片土地的鮮活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