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田賜 |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海涵)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田賜日前在“台海新觀察第十次會議”上表示,從特朗普上台後的一系列動作看,台灣問題顯然不是新一屆美國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但“特朗普2.0”時代,美國對國家利益的認知正在發生轉變,未來可能會對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較大影響。
田賜認為,美國國家利益觀發生了幾大轉變:一是,現實收益被放在絕對優先地位。特朗普政府對國家利益的認知集中在現實利益層面,尤其是經濟收益上。由此帶來的變化,就是新一屆美國政府在處理聯盟和夥伴關係時明顯更具有交易性。二是,按照相對收益的思維方式理解國家利益。特朗普政府對國家利益的認知,恰恰就是相對收益思維主導的。最為典型的就是特朗普在今年4月實施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在特朗普看來,任何國家只要在與美國的貿易過程中形成順差,賺取了相對收益,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是受損了。三是,美國國家利益認知的系統性在弱化。特朗普政府明顯缺乏全局意識和系統思維,過於重視某些特定國家利益,以至於難以兼顧甚至要“犧牲”掉其他利益。
田賜認為,美國國家利益觀轉變對台海局勢造成一定影響。首先,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的危險性進一步上升。過去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不斷策動“以台制華”,追求所謂的“維持現狀”,阻撓中國統一,但另一方面也不敢放棄一個中國政策,力求防範中美台海正面衝突。從國家利益觀的角度出發,美國雖然不支持中國統一,但也把維持台海和平和所謂的“現狀”視為美國利益所在。但現實收益至上的國家利益觀,決定了特朗普政府關注的重點將從台海和平和“現狀”能否維持,逐步轉向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的現實收益能否進一步增加。因此,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甚至是美國對台灣的所謂“安全承諾”都有可能被特朗普政府作為籌碼,對海峽兩岸進行“雙重脅迫”。這將導致美國觸碰底線甚至逾越底線的風險大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