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中師範大學台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琍(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海涵)華中師範大學台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琍日前在“台海新觀察第十次會議”上表示,長期以來,台灣的教育領域一直是以賴清德為首的台獨勢力的重要“陣地”之一。賴清德上台之後一方面利用各種手段在教育領域製造“綠色恐怖”,同時加速割裂兩岸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互動交流,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通過“‘雙語’政策”“優漢語計畫”等加強與美國及歐洲各國的教育往來,從而實現其“教育台獨”的真實目的。賴清德的種種行徑,不僅忽視島內民眾及青年渴望與大陸交流的心聲,更嚴重影響台海的和平穩定。
王琍指出,賴清德是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絆腳石、台海和平穩定的破壞者。2024年賴清德當選之後,更在“520 演說”中直接指出“兩岸互不隸屬”等台獨主張。而後,他不僅沿襲了蔡英文總統的台獨高教政策和路徑,更是變本加厲、花樣百出、由暗到明。與此同時,賴清德又拋出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的“17 項策略”,謀求加速推動台灣地區教育“去中國化”“去漢化”,全力推行“國際化”,企圖明火執仗讓台獨借殼上市。除此之外,民進黨當局利用行政、“司法”、輿論等手段恐嚇、盤問、審查參與和支持兩岸教育交流的島內教育代表、團體、學者和學生,加大力度限制兩岸正常的教育互動。賴清德當局的累累惡行,損兩岸和平,危台海安寧,毀同胞福祉,充分暴露其冥頑不化的台獨本性。
王琍表示,賴清德以“恐內”降低依存,加速兩岸高教領域“脫鈎斷鏈”。賴清德一再把政治黑手伸進兩岸教育交流專業領域,禁止與暨南大學、北航等10所大陸高校交流合作,並禁止高中職校方鼓勵或配合代辦協助學生前往就讀。引發島內教育界、輿論界撻伐。以上行徑阻礙兩岸常態性、正常性的交流,致使兩岸交流從大發展、大合作逐漸轉向大限縮、大倒退時代。王琍還表示,賴清德當局以“媚外”“聯美抗中”,積極推動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包括以“‘台美’教育倡議”加深“台美”關係捆綁,謀求通過“台美”高等教育領域深度合作和布局全球,服務台獨分裂圖謀。
王琍說,儘管賴清德當局的“17項策略”以“綠色獨裁”全面限制兩岸交流,但其背離台灣主流民意,引起島內各界抨擊與撻伐。島內其他政黨、社會團體和其他民間力量長期以來都以不同方式致力於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我們要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同心共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我們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更加聚焦解決影響兩岸民間交流交往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礙問題,扎實有效推進兩岸融合發展,讓更多民眾感受到兩岸融合發展的福祉。
王琍建議,我們要高質量辦好兩岸青年人喜愛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動,同時要加強港澳在服務國家大局中的特殊角色,擴大深化港澳台高教領域交流合作。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發揮港澳“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平台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