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鄭振清主持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中評社報導組)7月7日,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承辦的的“海峽兩岸暨港澳大學論壇”在京召開。兩岸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變革時代的治理與發展前沿”發表主旨演講,演講環節由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鄭振清主持。
圍繞著“中國人在治理上與發展上的現代化經驗”,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巫永平院長表示,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成立25年來始終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大業,積極開展涉台治理與發展問題研究。由於同屬中國人社會,大陸與港澳台的治理方式有很多共同之處。中國人在治理與發展上的現代化經驗不僅改變了自身命運,也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還對人類知識體系的拓展做出了貢獻。這些都是本論壇匯聚兩岸和港澳學者共同探討的重要內容。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中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佑宗以“變革時代兩岸發展的挑戰與機遇”為題,指出“兩岸發展”正面臨政治互信缺乏、經貿停滯與人民溝通不足的多重困難。但兩岸關係也處在“危中有機”的時刻。“我們要保有對話誠意,發揮兩岸成熟社會的智慧,展現中華民族一份子的情懷與追求。”他相信兩岸有能力透過制度與民意動力,建構一條可持續的兩岸和平發展新路徑。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院長唐文方以“香港政治文化素描”為題分享了他以調查實驗在香港進行的民意變化研究,並基於“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指出,香港在語言、教育、司法及媒體等層面都存在某種程度的“政治真空”,未來海峽兩岸統一後應注意在過渡期如何更好地融合兩種制度。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認為,在公共管理向數智化轉型的過程中探討兩岸和港澳治理模式的創新十分重要。他強調,兩岸與港澳地區的治理創新、發展創新是全體中國人的寶貴財富,應該深化治理與發展的創新經驗的交流研討,造福於兩岸與港澳社會。同時,應積極推進兩岸交流,讓台灣年輕人更好地認識大陸治理與發展的新經驗。
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總監閻小駿以“一國兩制”治理實踐為切入點,分享了香港回歸以來制度共存與融合發展帶來的啟示:一個在法治保障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多元社會,能夠實現共治共融、和諧發展。這一經驗不僅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五位學者從多元視角系統梳理了兩岸暨港澳在治理與發展領域的共通經驗與差異化路徑,既有現實意義又有學術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