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傅手持廚具,耐心為現場排隊的遊客製作美味臭豆腐。(中評社 劉璐璐攝) |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劉璐璐)從台北士林夜市的炭火香氣到九份山城的芋圓清甜,台灣美食以其獨特的風味與創意,在街頭巷尾編織出一幅活色生香的煙火畫卷。中評社記者在5月27日來到由北京市大興區舉辦的以“高興洽洽GO”為主題的2025年京台美麗鄉村系列活動開幕式,現場品味台灣美食的獨特風味。
經典傳承:夜市裡的“老味道”
台灣臭豆腐源自大陸,經不斷改良而成。食用台灣臭豆腐時配上爽脆酸甜的泡菜,搭配蒜蓉辣醬,酸辣鮮香,也是台灣十分火熱的美食。師傅手持廚具,耐心為現場排隊的遊客製作美味臭豆腐。
大腸包小腸有炭烤糯米腸包裹香腸,淋上花生粉與酸菜,一口咬下碳水與肉香交織。該美食是台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以獨特的搭配創造出奇妙的口感,迅速獲得食客的喜愛。開幕式現場的攤位也是深受喜愛,遊客紛紛排隊購買。
士林大香腸是台北士林夜市的標誌性美食,甚可說是士林的名產,已有三十年歷史的士林大香腸選用上等豬事腿肉,以恰到好處的火候炭烤,保證絕對肉質香彈、咬勁十足,搭配蒜片與秘制醬汁,成為遊客必打卡的“排隊王”。
創意迸發:傳統與潮流的碰撞
源自香港的雞蛋仔在台灣煥發新生,酥脆的雞蛋仔外皮搭配綿軟的冰淇淋,外酥裡嫩,甜而不膩,入口即化。蛋仔冰激凌的由來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當時,一位名叫梁先生的商人偶然發現了一種製作糕點的新方法,即將雞蛋液倒入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這種糕點因其形狀酷似小雞而得名“雞蛋仔”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夜市的商家開始嘗試將雞蛋仔與冰激凌結合,創造出蛋仔冰激凌這一獨特的美食組合。時至今日,該美食依舊風靡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