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潛匿大洋,出奇制勝,在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上,由四型水下裝備組成的水下兵器方隊首次亮相閱兵場。相關軍事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四型水下裝備能對敵方各型海上艦艇實施打擊,還能有效執行海上封鎖任務。
此次展示的四型水下裝備分別為輕型魚雷、助飛魚雷、重型魚雷和新型特種水雷,其中三型魚雷可打擊水面艦艇摧毀水下目標。新型特種水雷能夠智能識別自主攻擊,是扼守要衝奇襲制敵的鎮海神兵。
“通常而言,魚雷劃分為輕重兩個類型,此外還有一些新技術魚雷,例如將輕型魚雷作為戰鬥部加裝火箭助推器的助飛魚雷,這三種形式的魚雷在此次閱兵中我們都有幸看到。”軍事專家張軍社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輕型魚雷主要適用於近岸淺水海域的海戰。在近岸海域,因為水深較淺,不太適合重型魚雷作戰,因此發展出輕型魚雷用於淺海作戰,其通常是在水深50-100米的地方實施打擊任務。
“特別是隨著能在淺水海域作戰的潛艇技術的發展,輕型魚雷得到快速發展。從作戰對象來看,我國近海地區,以及主要航道附近進行活動的敵方艦船和潛艇,都是它的打擊對象。”張軍社稱。
而重型魚雷的體型和重量相較於輕型魚雷明顯更大。他認為,這意味著重型魚雷的航程可以更遠,戰鬥部的威力也能更大,其主要由水面艦艇或潛艇攜帶,用於攻擊敵方的大中型水面艦艇。
助飛魚雷相較於輕、重型魚雷外觀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張軍社介紹稱,助飛魚雷是導彈技術與魚雷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這種武器系統非常高效實用,具有航行速度快、射程遠,作戰方式靈活的優點,可以由水面艦艇、潛艇、和艦載機進行發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