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9月4日電/中國大陸3日舉行紀念對日抗戰勝利80周年的大閱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北京同框,畫面引發全球注目。美國總統特朗普則是表示,並不擔心俄羅斯、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密關係。對此,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4日分析指出,“坦白說,特朗普的不擔心,不是因為美國能永保領先,而是特朗普只需要顧及他任內的優勢,而不用擔心長遠競爭,這正是台灣該清醒的警鐘”。
中國大陸在這次閱兵中,展示了許多新型武器,包括具載核能力的高超音速飛彈及無人作戰系統。根據《路透社》3日報導指出,特朗普被問及是否擔心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組成聯盟來對抗美國,他則回應,“一點都不擔心”,並強調美國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翁履中4日在臉書分析,特朗普的不擔心,很可能是台灣需要更擔心的理由。特朗普的邏輯是短期的:他相信三年內中國追不上美國,所以自己仍有籌碼。但2029年之後呢?一旦美國換上沒有特朗普這種“能直接和習近平做生意”的總統,北京的態度恐怕只會更強硬。換句話說,特朗普的“不擔心”只是短期保證,之後的局勢完全不容樂觀。
翁履中透露,更現實的是,台灣的“被需要程度”也在倒數中。根據公開資訊,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重新建置正快速推進:台積電鳳凰城廠(TSMC Arizona)預計2028年進入2nm世代。韓國三星(Samsung)在德州泰勒(Taylor)的新廠將於2026/27量產4nm與2nm。Intel則在美國政府這一波運作下,由政府介入來全力推進18A(約2nm)。
翁履中續指,雖然沒有保證美國重建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會生效,但如果真的順利按計畫進行,粗略估算,到2030年,美國本土先進晶片產能可達全球15~20%甚至更多,這樣的比例符合美國先進晶片自給自足的初步目標,而這也代表美國正在為“擺脫對外晶片依賴”做了長期準備。
翁履中給台灣三個建議。他說,對台灣而言,這不只是國際風險,更是“國家”戰略的倒數計時。如果台灣不趁現在積極準備,未來恐怕更加被動。台灣至少必須做到三件事: |